今天小编将给大家简要介绍下,塑料大棚韭菜越冬穴盘基质育苗技术。针对韭菜传统育苗方式发芽率不高、出苗不齐费工费时,移栽后返苗慢的问题。详细总结了育苗前的准备、播种、播种后的苗期管理、病虫害防控、移栽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,为韭菜种植户提供了一套能够提高韭菜出苗率、出苗齐,起苗时省力,苗壮且定植后返苗快,不耽误农时的育苗新技术。下面大家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知识。
一、育苗前准备
1.品种选择
品种选用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韭菜新品种‘航研 998’。该品种生长势强,冬季耐寒,夏季耐热,不休眠,黄淮地区露地栽培地上部 2——4 片青叶越冬,抗韭菜灰霉病,商品性状好。冬季气温低,宜选用当年收的新种子,出芽率高,出苗整齐。若是冷库低温保存 1 a(年)以上的种子,需将种子在阳光下晒种,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萌动。其他地区应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韭菜新品种。
2.育苗床准备
育苗设施选用钢架塑料大棚,棚宽8 m,棚长70 m。棚内前茬未种葱韭蒜,大棚内土地用旋耕耙旋耕3遍,土壤细碎松软。苗床采用地床,利于冬季保持地温。打畦前使用烟雾杀菌剂百菌清对大棚进行密闭消毒。从南到北打两个通畦,每个通畦内再打 5.0 m 长、2.6 m 宽的小畦,可容放 5 行穴盘,地床上平铺透水性较好的地布,使穴盘与地面隔开,避免根系长入土中,易起苗。每个小畦内用平耙耙平整,踩实,以利于穴盘放置后比较平整,浇水时每个穴盘都能够浇匀。
3.穴盘
最好使用新买的穴盘,旧穴盘需在育苗前用0.3%高锰酸钾溶液消毒。选用盘体长 54 cm、宽28 cm、穴深 45 mm、口径 40 mm×40 mm、穴数 6×12 的 72 穴穴盘。这种穴盘穴孔较深,有利于促进基质的排水、透气、肥料融化吸收及根系生长。
4.基质
基质用新买的恒先成品基质。育苗时用清水把基质拌匀,基质的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为宜,若基质含水低手握不成团很快散开,不利于整畦浇水浇透,基质容易漂起来,基质太湿不利于播种。
二、播种
传统露天育苗一般为春播和秋播,直接把种子撒播在打好的土畦内,这种育苗方式容易小苗带韭蛆幼虫。笔者从冬季 11 月 23 日开始育苗,育苗时,把拌匀的基质装入穴盘,整个穴盘基质刮平,注意把每个孔穴装满基质,特别是穴盘四个角的孔穴,装满刮平后,10 盘一摞孔对孔垂直放齐,上面放上另一个穴盘,用手均匀按压上面的穴盘,底部压出的穴坑深度 1 cm 即为播种深度。当年收种子每穴播种 5——6 粒,陈一年种子每穴播 8——9 粒,播完种子上面覆盖拌好的基质,盖严刮平,把穴盘按次序排整齐放置在预先整平的小畦内。每小畦放置满后,进行放水浸畦,水面稍漫过畦内放置的穴盘高度为宜。铺上保温地膜,小畦四周封土压实畦四边地膜以保温保湿。整棚都按照此法操作,整棚育完,把棚封好,静待出苗。
三、出苗后的管理
1.出苗揭膜前管理
前 2 次每隔 5 d 观察出苗情况,以后每 3 d 观 察 1 次,看到地膜被顶起约 1 cm 高度,整盘出苗达到 90%以上,即可揭去地膜,扣上二层小拱棚保温长苗。
2.出苗揭膜后管理
(1)温度调控
二层膜内放置温度计,温度最高不能超过 30 ℃,超过 30 ℃需打开大棚门放风降温,防止烧苗。天气晴朗,温度超过 10 ℃可以揭开小拱棚膜晾苗适当降低湿度,16:00 以后再盖上膜以利于夜间保温。当棚内气温达到 20 ℃时即可揭去二层膜,以降低湿度,防止灰霉病发生。
(2)水分调控
至 2019 年 1 月 21 日,每次喷洒水以手摸基质稍松散时开始,在晴朗的天气里 9:00开始用花洒进行喷水 ,第 1 遍喷洒润湿 ,第 2 遍 喷透。晴朗天气 3——5 d 喷 1 次水,阴天湿冷天气不喷水。每次喷完水 16:00 以后盖上 2 层小拱棚保温。
(3)肥料调控
至 2019 年 3 月上旬,气温回升,穴盘苗长至 2——3 片叶施第 1 次肥。肥料使用复混肥,比例为 1 份尿素和 2 份氮、磷、钾三元复合肥(m 氮∶m 磷∶m 钾=15∶15∶15),667 m2用量 5——8 kg,将尿素和复合肥混合均匀 ,均匀撒施在穴盘上 ,开始浸畦 ,水面以稍漫过穴盘为宜 ,肥料可以融化在水里做到施肥均匀。施肥浸畦后要连续 3 d 在 9:00—16:00 通风降湿,防治灰霉病发生。一般移栽前施 1——2 次肥,每次间隔半月左右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
因为是在冬季塑料大棚内育苗,整个育苗期基本无虫害发生。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,若遇早春阴冷天气,需提前喷洒微生态制剂伽净 1 号以预防灰霉病的发生,每隔 5 d 喷 1 次,连用 3 次,使用时要避开露水和强光照。
五、移栽前的管理
穴盘苗苗高 15 cm 左右开始蹲苗,管理以穴盘基质见干见湿为准,4 月上旬开始移栽。移栽前要适当炼苗,移栽前 1 周,逐渐放大风口通风,降湿降温,增强移栽后的适应力。移栽前 3 d 不浇水,以保证移栽时小苗根部基质完整成团,基质湿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