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害,是指因施肥过多,或因施肥过分集中时,对植株造成的可见性伤害讲的。但不包括因施肥不当而引起的生理性障害。
肥害的主要特征
脱水
一次施用化肥过多,或土壤水分不足,施用后土壤局部养分浓度过高,引起水分自作物细胞向土壤的反渗透,而使植物出现萎蔫,像霜打或开水烫的一样,即脱水。脱水轻者发育迟缓,重者导致死亡。
烧伤
氨水、碳铵等氮素化肥在高温下施用,氨气易大量挥发,作物叶片及幼嫩部位易被灼伤,轻者叶尖,叶缘发黄干枯,重者全株赤红死亡,形似火烧。
烧根
肥料用量过大或石灰氮直接施用,在土壤转化分解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,毒害作物根尖生长点,从而引起作物死亡。过磷酸钙中游离酸超过5%,或尿素中缩二尿含量超过2%,导致作物根系腐烂而死亡。
烧种
尿素、硝酸铵等含氮量较高的化肥,若用量过大,种子胚芽部位变黑,失去生命活力即烧种。轻者出苗迟缓,重者缺苗断垄。
粘着烧叶
追肥时不能撒施。如撒施粘着在植物叶片上,尤其带露水时,会发生严重烧叶现象。
氯肥害
含氯肥料不能追在忌氯作物上。如桃树追施氯化钾,由于桃树根系浅,容易发生烧根死棵现象,甘薯、烟草等作物追施的含氯肥料,会使品质降低。 有些肥料不能作叶肥,否则发生肥害。如含氯化肥,因氯离子渗透性极强,会使作物细胞中毒。另外,氨水、碳铵、磷酸铵等因挥发出的氨气会破坏叶绿素和酶的活性,使作物受害。
施肥4大误区
误区之一:钙、镁、磷肥作追肥。
钙、镁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,肥效缓慢,不宜作追肥。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以后作追肥,其利用率较低,效果差。正确施用方法是:钙、镁、磷肥只能作基肥与有机肥混施,或作拌种肥。
误区之二:尿素、碳酸氢铵等氮素肥浅施、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。尿素是酰胺态氮肥,含氮较高,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,大部分须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。碳酸氢铵的性质不稳定,若表面浅施利用率低,同时氮肥浅施追肥量大,浓度过高,挥发出的氨气会熏伤作物茎叶,造成肥害。
误区之三:过磷酸钙直接拌种。过磷酸钙中含有3.5%~5%的游离酸,腐蚀性很强,直接拌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。
误区之四:锌肥与磷肥混合施用。由于锌、磷之间存在严重的“拮抗作用”,若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,将降低硫酸锌的肥效。